
描
關
注
亞
邦
股
份
11月14日,環境保護部、科技部聯合印發了《國家環境保護“十三五”科技發展規劃綱要》(環科技[2016]160號)。綱要回顧了“十二五”科技發展規劃的執行情況和“十二五”環??萍既〉玫闹饕删?,指出環保科技存在的主要問題、環保科技發展趨勢與需求,提出了“十三五”科技發展的規劃目標,主要任務,重點行動和保障措施。
綱要中明確指出了“十三五”規劃目標,并從三方面進行了詳細說明: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要求,圍繞重大區域、流域的環境、生態及核設施安全問題,面向改善環境質量、防范環境風險和保護公眾健康目標,深化對典型環境過程的認識,形成針對多污染物及多介質的污染減排、質量改善、風險防范、監督執法、環保產業等科技支撐體系,實現環保科技全方位的跨越發展以及部分領域的趕超^。
(一)從我國突出的環境問題出發,進一步探明區域、流域環境污染的成因和調控機理,揭示區域、流域生態系統退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修復機理與機制,初步構建我國環境污染物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理論體系,夯實符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國家環境基準體系,^國家中長期環境保護工作重點和方向。
(二)突破天地一體化的環境監測與預警、清潔生產、末端治理和生態修復成套技術100套以上,重要授權專利300項以上。創新流域、區域和行業環境管理模式,形成技術政策30項以上,技術標準100項以上,全面滿足國家中長期環境保護技術需求。
(三)新建一批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和科學觀測研究站,建設完善一批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,建成環保科技基礎數據和信息共享平臺。爭取新建1~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國家工程技術中心或國家工程實驗室??萍既瞬抨犖橐幠7€步擴大,科技人才的國際國內競爭力顯著提高,形成一支結構合理、適應國家環境保護事業發展需要的創新型環??萍既瞬抨犖椤?
綱要同時論述了 “十三五”的五大主要任務。
(一)強化環保應用基礎研究,促進環??茖W決策
(二)強化關鍵技術創新研發,支撐環保高效治理
(三)支撐環境管理改革,創新環境管理方法
(四)開展環保技術集成示范,促進區域流域環境質量改善
(五)開展創新平臺建設,提升環??萍紕撔履芰?
在“強化關鍵技術創新研發,支撐環保高效治理”的論述中,和印染、造紙、皮革、制藥等重點化工行業有關的技術如下:
1.水環境監測及流域水污染治理成套技術
流域水污染治理技術。
深化印染、造紙、皮革、食品加工、鋼鐵、石化、制藥和有色等重點工業行業和污泥處理行業的清潔生產、資源、能源回收利用與水污染控制的技術集成和應用,建立服務全行業、覆蓋全鏈條的水污染控制和能源、資源回收利用技術體系。
2.大氣環境監測和大氣復合污染綜合防治關鍵技術
固定源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技術。
針對鋼鐵、火電、工業鍋爐、有色、石化、化工、表面涂裝、建材等重點行業細顆粒物、— 24—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重金屬、二噁英、揮發性有機物、惡臭、二氧化碳等排放以及農業氨排放,突破多污染物協同控制、污染物回收及高值化利用、非常規污染物控制等核心技術與關鍵裝備。
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。
針對有色金屬冶煉、石油加工、化工、焦化、電鍍、皮革等重污染行業的重金屬和揮發/半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土壤,研發不同污染程度和復合污染土壤關鍵和共性修復技術,進行綜合治理工藝組合工程示范。
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技術。
針對有價金屬含量高、綜合利用潛力大但環境污染嚴重的有色金屬冶煉廢物,研發有價金屬深度分離、重金屬解毒與尾渣高效膠凝固化、尾渣工業窯爐協同處置利用等關鍵技術。研發化工污泥、化工殘渣、脫硫副產物和脫硝催化劑、表面處理廢物處置利用,市政污泥干化焚燒處理、高毒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廢物非焚燒解毒和建材利用,以及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
新型污染物監測技術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技術。
針對新型污染物的識別和監管,研究典型環境污染物的識別與風險評價技術,建立痕量污染物形態分析、同類物識別、異構體分離的分析技術系統與設備,研制適合新型污染物環境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量化表征的儀器。研究基于指紋特征光譜的有機有毒污染物快速分類監測方法與技術,建立有機有毒污染物指紋光譜庫。針對化工、農藥、獸藥、紡織、印染、制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重點行業,開展綠色化工及替代產品與替代技術方法研究,研究行業特征污染物綜合毒性評價關鍵技術,研發相關關鍵技術、設備、產品和標準。